分享 ──《林耿徹》

分享 ──《林耿徹》PDF
 

分享

 

頂禮敬愛的嘎堵師父

    基於一種「好東西,與好朋友分享」的想法,弟子再次呈報這次下南部服務所見所聞之後的一些感想。

    首先我要真心感恩塔行仁波且師叔,因為他點醒我一些內心深層禁錮已久的知見障礙,更佩服他的勇於任事的精神與行動,尤其他在開導大家時所呈現的那種特有的幽默感,我總在被腦袋被棒喝的同時,嘴巴卻不自覺的掛著微笑。他總是問大家:「你到菩提會快樂嗎?如果你快樂,你會不告訴你的家人,讓他們也得到這份快樂嗎?」。但我真的快樂嗎?為何我沒有像師叔們及其他師兄姐一樣產生熱力分享的行動?為何在我身上看不到他們所散發出那種共同的特質呢?我與他們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?

檢討之後,發現我在因地上就有知見不正確的缺失。所謂「因地」上的知見不正確,是指我以前的理解只局限在心念層面,沒有涵蓋到行動的實踐,光有心念沒有行動的配合當然是徒勞的,只有同時發起菩提心及菩提行才是正確完整的,發起大悲菩提心行才能真正利益到眾生,這二者缺一不可。因為,有了實際的行動之後,第一個利益到的人就是自己,自己受用快樂了,在無私的心境下,就會勇於分享給別人,這就是真正的大乘精神。原來師叔及師姐他們就是一群真正去實踐師父所說的人,只要是真正依教奉行,就能開始真正快樂,有沒有真正聽話照做,就是我與他們最大的差別。

師父對我們說,修行就要深入人群,在生活互動中才能去掉我執,只在深山峰頂是無法去掉我執的,因為你會看不見自己的缺點。而且,只有走入人群去利益眾生才能廣結善緣,累積功德資糧,這樣將來渡眾才會有力道。由於眾生的習氣,加上身處末法時期,是不容易渡的,所以師父在十年前就提出一個非常善巧鮮活的比喻,用來說明在接引眾生的過程中所會遇到的情境。師父說道,同一棟大樓住著三層樓的人,住在第一層樓的人,生存困難,每天為了活命而無心思去學佛法;住在第二層的人,忙碌於工作社會競爭,也無暇學習佛法;住在第三層樓的人,生活富裕豐盛日日得意,根本不會體會到無常輪迴的痛苦,他們也不會想做改變來學佛法。心想,這三層樓住戶不就是我們面對的社會大眾的縮影?

每一層樓的人都有自己不同層面的生命功課,對於聽聞正法和學佛修行有著不同的理由與困難,所以我們要順緣地接引他們來聽聞正法,或先看師父的書、或藉著與師父見面認識的機會,種下法緣種子。無論如何,我們總要盡力去幫助他們、提醒他們,不要輕易放棄,但也不要硬闖而產生罣礙,這中間的分寸拿捏,就得靠師父的指導,所以修行這條路有個具證量、有悲心的師父是非常重要的。 師父曾說道,學習佛教、密法需要一個好的老師,如此一來在學習的過程中,佛弟子才能夠排除疑問與困難,走上真正的菩提大道。如果跟錯了師父,會讓許多佛弟子身心受到巨大的痛苦,因為邪師對於一件事情的錯誤觀點,會讓弟子產生絕大不同的知見,這種觀點的震憾我是十分有感觸的。

我舉二個我聽到的例子:第一個是關於道場開設地點之選擇。師父說他心中理想道場是選在車水馬龍、交通方便、人潮擁擠的地方,我想剛聽到這觀點的人,一定會有跌破眼鏡的突兀感覺。師父認為,寺廟若設在交通不方便的山上,眾生如何能夠經常去寺廟聞法,寺廟使用的機會不多,平日大多空閒著,這樣一來,信眾供養的資源就會被浪費掉,沒能充份發揮,等於每一塊錢都被當成五毛錢在使用。所以,師父籌備道場都是將如何真正利益眾生擺在第一位置,地點都是選擇大眾交通方便的地點,道場的設備講求實用,能省就省,讓弟子供養道場的資源能發揮最大的效益。不以建大廟為目的,而是以讓眾生聞法方便為首要考量,這種務實的觀點與實際行持,對我起著非常巨大的影響,相信對於所有師兄姐也是如此。

    第二個例子是透過塔行仁波且師叔轉述才聽到的。有一次師叔聽到有人試著詢問師父修行的境界已到什麼程度的問題,問著問著,師父就是沒有回答,事後 師叔問師父為何不回答呢?您猜師父如何回答?師父反問師叔說:「如果有人問你是不是很有錢,你會如何回答?你會擺闊跟對方說我很有錢、我有多厲害嗎?」師叔補充說道:「有些人聽到別人這麼問時,可不會像你師父這樣回答,可能會說自己屁股坐著都是離地十公分之類的話,用以顯示自己多麼有功力。」以上兩則這麼生活化的事例,您會自然地被感動、被教育、被潛移被默化、被深刻感召,此刻您就會自然地領悟到師父的重要性。

師父常說他這家店只有販賣一種產品,就是「快樂」,如果修行讓人覺得有壓力和痛苦,那絕對是走錯路了。就像福德師兄及麗卿師姐以往學佛的心路經歷,對照他們現在心鎖解開的快樂與虔誠投入,讓我十分動容。他們以前遇到的師父讓他們心靈被壓抑緊鎖不開,他們也誤以為這樣就是密宗行人該過的日子,就這樣走了20年,這種毅力是常人,甚至一般宗教徒所做不到的,現在得逢嘎堵師父,得聞正法,得習正法,就這麼幸福的走在菩提大道,我真心替他們高興。想到麗卿師姐她的朋友見到她一邊介紹嘎堵師父,一面淚流滿面的情境,換成誰都會被感動,都會想要看看,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師父可以讓一個弟子有這麼大的改變。這一件事讓我再次體悟到為何上師為三寶總相的道理,另一方面也反省到自己要努力成為真法器才有資格得到佛法,只有真修行才能得受用。

    塔行仁波且師叔告訴我們,投入修行的同時,也要扮演好個人的角色,為父為夫為妻為子女,或是為上班族,都要做好每個人的本份。師叔本身就是位孝子,他會告訴母親說,他身上穿的法袍可是冬暖夏涼,要母親大人不用擔心,每次回老家,他都會帶母親去道場參加共修,因為帶父母親學佛修行就是最大的孝順,將聞法得到的知見融入生活中才是真修行。

    菩提會是一個大家庭,每一個人都很重要,只要大家都能透過真修行,讓自己快樂起來,就能影響到其他人,這樣也就能接引更多人來親近正法,讓更多人能夠聞到佛陀正法。原來「佛法不離世間覺」這句話的義理就是這般,我總算有所體會了!最後再次引用塔行仁波且師叔的話語:「來到道場要做護士,不要做警察,要看到別人好的地方,不要時時盯著別人哪裡做不對,要去主動關心別人,這樣修行才能快樂!」

    以上心得報告完畢,感恩師父慈悲加持與指導,師父您辛苦了!

佛弟子
耿徹 合十
2012423

 


TOP